DC-WORLD-强夯网

  • 湖南常德明确“5+2”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日前,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常德市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了达成建设目标,《意见》明确了“5+2”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任务。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印发以来,各有关方面积极贯彻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 镇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三高”

    当记者来到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时,其屋顶上的雨水花园一片生机盎然。镇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市给排水管理处处长胡坚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实效,源于镇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具有“三高”(高起点、高要求、高难度)特点。高起点——早在2007年,“海绵城市”概念尚未诞生,镇江便开始吸取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方面的经验,进行本土化探索。高要求——在22平方公里试点区域达到“3+2”效果,即以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面源污染削减6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为三大主要目标,同时以雨水利用、提升海绵景观功能为辅助目标。高难度——以PPP合作为纽带,与战略合作伙伴在科技、市场、资本、管理等诸多领域优势互补,打造覆盖海绵城市建设全产业链的企业集团,在助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之余,沿“一带一路”向全球输出产品和品牌管理。

  •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力求“好看管用”

    湖北省武汉市如何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机,化“水忧”为“水优”,恢复百湖之城昔日“江汉交流波渺渺”、“檐前槛底大江流”的“旧模样”,一直备受关注。历时一年的试点建设,进展和成效如何?本报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探访。

  •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意在“真功夫”

    理念认识受限,同质化现象严重,投融资模式创新乏力,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对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集中“会诊”的“共性”结论。然而,在“共性”之外,还有“个性”。16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江西省萍乡市,就是个例外。清华大学环境系统分析教研所副教授贾海峰告诉记者:“在理念认识方面,萍乡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范畴;在避免同质化方面,从简单的LID(低影响开发)延伸到了发展关联产业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在投融资模式创新方面,充分发挥了PPP模式的优势,尤其是通过发挥技术团队的专业力量,从可研阶段开始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全流程的优化,在提升品质的前提下,能直接减少20%左右的投资,对其他城市借鉴意义很大。”在新闻媒体上一向“低调”的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为何能获得业界专家如此“高调”点赞?萍乡市建设局局长李新民的回答显然继承了“低调”风格:“我们只是通过科学的统筹和规范体制的建立,把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落到了实处。”

  • 池州: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技术控”

    “技术控”,是池州海绵城市建设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无论是池州一中的雨水花园溢流井的标高,抑或是齐山大道植草沟的分层过滤,每一个细节都有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撑。科技就是生产力,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实力,身为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的贾瑄,才有了“分片治理、全域推进,打通城市水系的‘奇经八脉’”、“到2017年,基本建成现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将池州打造成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的底气。

Copyright © 2008-2016 强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13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