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WORLD-强夯网

1∶5万区调、矿调、水文地质调查三项技术标准修订工作方案出台

dcworld发表于2016-11-10 10:09  来源:中国矿业报 加入收藏  55次      

在11月8日举行的中国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创新大会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学术研讨会上,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修订工作方案(下称《区域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1∶5万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修订工作方案(下称《矿产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和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修订工作方案(下称《水文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陆续出台,有关负责人从技术标准应用实施情况、地质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试点情况、修订思路、修订内容、下一步工作等方面,详细阐述解读了这三项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强调定位基础地质

从区域地质调查来看,1∶20万和1∶25万中比例尺基本覆盖我国陆域,1∶5万大比例尺完成34%,区域地质调查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需要做出深刻转变,抓紧修订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以此作为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和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此次《区域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立以“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考核”为核心的区域地质调查新体系。二是以破解地球科学问题为目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填制新一代国家地质图,打造区域地质调查升级版。三是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重点,强化调查与研究深度融合,培养地质大师和领军人才。

该方案以2016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试行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和《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为基础,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成果表达、产品设计和质量保障等6个方面进行修订。

工作定位回归基础地质。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破解关键问题为核心,着重查明岩石、地层、构造、古生物等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基本特征,研究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作用过程,解决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

在区调与矿调、环调关系方面,区调是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与后续矿调和环调工作是上下游关系,原则上矿调、环调应在区调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三者的目标任务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区调重点查明地质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深化矿调和环调的区域地质背景认识;矿调重点查明成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预测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环调重点查明地质环境要素条件及演化规律,阐明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关系并提出对策建议。

在不同比例尺区调之间的关系上,当前区调基本比例尺为1∶25万、1∶5万,并将开展1∶2.5万区调试点。不同比例尺区调的基本调查内容相同。比例尺从小到大,图面表达应更加详细,调查精度应更高,服务目标应更具体。

根据需求确定工作对象。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等基本调查内容基础上,明确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重点调查内容。依据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从服务地质找矿拓展到服务找水、找能源和工程建设等领域,工作地区从基岩区到覆盖区和盆地等,工作对象包括基岩和第四纪松散岩;依据深部找矿、地下空间利用等需求,要从地表调查拓展到深部地质研究,提高地下地质情况的认知;依据地球关键带研究需求,要从第四纪地质拓展到地球表生作用过程研究。

需求决定部署。工作安排改变以往机械的填补空白的做法,依据重大需求部署调查工作,将区域地质调查集中在有需求的重点目标和关键区域;在有需求和问题突出的地段,安排更大比例尺的详细解剖研究。

问题引导路径。建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地质调查新方式。加强野外填图之前的预研究,在综合分析地、物、化、遥、钻等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梳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工作方法,确定成果目标;由重大问题引导野外填图,强化科学探索,把地质填图的过程变成科学探索的过程,解决基础地质问题,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只控制路线总长度;划分调查的重点区和一般区,对关键地段和重大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地调科研融合。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调查研究一体化。实行图幅带专题的方式,针对急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采用多学科、多手段开展专题研究,可根据需要安排填图钻探查明深部地质问题;成果验收实施目标考核,除了要提交地质图和报告,还必须完成设计规定的科学问题目标;项目组织上逐步推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参加地质填图;简化管理程序,加强地质填图立项与成果验收,放开中间填图过程,让科学家有更多时间投入野外研究。

在工作方法上,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加强多专业结合与综合手段应用。在成果表达上,创新成果表达方式,加强成果综合集成。在产品设计上,设计地质图产品体系,建立地质图动态更新机制。在质量保障上,探索建立区调资格准入制度,科学合理地实施质量监管,建立首席科学家署名出版和终身负责制,建立用户评价机制,建立诚信机制。下一步,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分阶段推进,到2019年以后,全面推广应用。全面使用新标准,指导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填制新一代地质图。

突出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成矿问题

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矿产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原则、调查内容、方法手段和技术要求已逐步成熟,对规范和指导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促进地质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工作部署上过多强调面积性覆盖和提高工作程度,重要找矿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经过自2006年以来的改革试点工作,加之地质科技创新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矿产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和业务布局调整迫切要求修订技术要求,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亟须技术标准引领,成矿理论创新和方法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对技术标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表明修订矿产地调技术标准既必要又紧迫。

此次修订的《矿产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基本定位;二是坚持科技创新指导思想;三是坚持“五问”标准;四是坚持“聚焦需求、提升质量、促进应用、强化科技”四项原则;五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重点关注准确定位、准确界定与区调的关系、保证质量、善用手段这四个问题,从定位及工作内容、调查方式、方法手段、保证质量、成果表达、更新机制、产品体系七个方面着手修订技术标准。

在定位及内容方面,矿产地质调查属于矿产方面的专项地质调查,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采集成矿信息、研究成矿规律、评价资源潜力、预测找矿前景、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影响。调查范畴与“重要矿产地质调查计划”业务布局相一致,包括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地质调查,大宗紧缺、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及重要非金属矿产调查,大型资源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整装勘查区及重要矿集区矿产地质调查等。

调查方式以需求决定部署,问题引导路径,科技引领调查。

工作部署一般应在区调的基础上开展矿调工作,但围绕特定目标、急需开展矿调的,两项工作可同时部署,分别按照区调和矿调技术标准提交成果;为实现找矿新发现、解决能源资源问题、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围绕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以找矿远景区、整装勘查区、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为重点,以成矿地质单元进行部署;由以找矿为目标转向以创新成矿理论和方法技术、促进地质找矿和人才成长及团队建设为目标,强化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建立以最新成矿和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矿产地质专项填图为核心的矿产地质调查新方式,按照沉积、火山、岩浆、变质和构造等成矿作用类型,开展与成矿有关的建造构造专项填(编)图;创新矿产地质调查模式,在综合分析地、物、化、遥、矿产勘查和科技成果,特别是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基础上,梳理制约地质找矿的重大问题,基于不同成矿地质条件和已有工作程度强化预研究工作,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确定成果目标;由重大问题引导野外调查,对调查区区分重点区和一般区,不机械地按网格平均布置工作,对成矿有利地段采取实测方式重点调查和研究,可部署1∶2.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其他地段以收集资料、稀疏路线调查和综合编图为主,整个调查区应达到1∶5万比例尺精度。

应用成矿理论最新成果,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重点调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成矿构造和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应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开展资源潜力定位、定量综合预测;在完成“规定动作”前提下开展“自选动作”,以成矿规律研究为主线、以解决重大矿产地质问题为目标开展专题研究。

下一步,《矿产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分阶段推进,到2018年编制完成《矿产地质调查总则(1∶50000)》,形成行业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推广和执行各项技术标准。

部署三个层面工作

《水文地调技术标准修订方案》的修订目的是实现调查研究的有机融合,鼓励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升水文地质调查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人才成长和培养。

标准修订的思路是调整工作部署,强化研究式填图,重视新技术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以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或流域内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为调查区,部署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水文地质单元或流域层面的整体控制与总体评价。以综合分析研究已有成果资料为主,辅以遥感、少量区域控制性的调查监测等工作。项目后期的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阶段,按水文地质单元或流域进行资源总体评价,编制区域性成果图件和应用服务条件,提出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二是重点地区的1∶5万比例尺调查。在水文地质单元或流域内确定的重点调查区。按照标准图幅开展工作,工作量按照总量控制、按实际需求安排的原则进行部署,确保在解决整个单元或流域的重大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和提高区域条件与规律认识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是专题研究。针对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根据实际需求部署工作量,切实提高认识水平。

在强化研究式填图方面,一是加强项目实施前期预研究。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系统梳理需求和存在问题,确定重点调查区(1∶5万图幅)和专题研究内容。二是设计阶段编制水文地质草图(预填图)。针对开展1∶5万调查的图幅,综合分析已有成果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草图,明确需要通过进一步调查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和投入工作量,切实提高实物工作量的目的性。三是强化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升水文地质条件和规律的认识。对获取的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加强规律和模式的总结提升,丰富水文地质学科理论,提升成果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将分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个阶段开展工作,计划2018年出台发布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行标、1∶5万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库标准行标,全面推广应用,形成三位一体的新时期水文地质调查标准规范。


上一篇:海南省住建厅四大措施规范工程质量检测监管
下一篇:沧州市住建系统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非法违法建筑施工

Copyright © 2008-2016 强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13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