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WORLD-强夯网

科技创新,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灵魂 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回眸与前瞻之二

dcworld发表于2016-11-09 10:24  来源:中国矿业报 加入收藏  106次      

百年地调,创新而兴。纵观中国地质调查的百年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地质调查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正是由于在百年来的地质调查工作中,数代地质人开拓与创新精神不移,始终把科技创新贯穿于全过程,我国的地质调查事业才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才铸造出了我国地质调查事业的百年辉煌。

“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世界强国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为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如何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地质调查是一项科学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地质调查的过程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和地质科技强国的目标,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用科技创新来统领全局、固本强基、引领发展。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在2016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没有科技创新的调查不是地质调查,是伪调查;不能解决能源矿产环境灾害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科技不是地质科技,是伪科技。”这不仅再次突出了科技创新在地质调查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地质科技创新指明了重点与方向。

科技兴局不辱使命

百年地调因使命而生,因创新而兴。在百年的风云变幻中,不论地质调查机构如何更迭变迁,“欲发达国家实业,必先从事于地质调查”之担当未变,“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科技创新精神未移。从陆相生油理论,到成矿模式,再到成矿系列;从燕山运动,到中国特色的几大构造学派,再到大陆动力学、岩溶动力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从传统的地质调查,到星空地一体化地质调查探测技术体系,再到现在的深地勘测、深海探测和深空观测,无时不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无处不体现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而中国地质调查局自成立之日起,其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科技创新。作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可以说,我国地质调查的每一项工作都与科技创新相伴而生、紧密相连。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防灾减灾,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向深地勘测、深海探测、深空观测进军,也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同样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纵观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每一项重大进展、每一个科技成果,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都凝结着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地质矿产理论和技术创新开拓地学研究新领域,直接服务于找矿重大突破。在地学前沿探索方面,以全新的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大国土、大资源、大地质为基点,以资源与环境并重为特色,在深地、深海、极地、探月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地学成果,为保证国家能源矿产资源的持续与安全供应、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在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创新方面,建立完善了青藏高原、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北方砂岩型铀矿、钾盐等地质成矿理论,建立了我国成矿规律时空框架,提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认识,有效指导了地质找矿实践;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地质钻探技术、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与装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等地质勘查新技术进步显著,为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利器。地质理论创新、勘查技术进步有效地指导、支撑我国找矿重大发现,培养了一大批地质找矿人才。

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有力服务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水文地质领域,建立了现代地下水勘查技术体系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测试分析、质量监控全流程技术体系,开展典型地区地下水循环演化与合理利用研究,深化了找水、地下水调查评价和地下水循环机制等的科学认识。在环境地质领域,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方法,发展了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技术,开展了城市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研究和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关键技术研究,服务国土资源管理,支撑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建立了重大滑坡灾害减灾防灾技术体系,研发了地裂缝发育规律、定位探测、减灾关键技术,开展地面沉降防治支撑技术研究和汶川地震灾区、舟曲特大泥石流区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支撑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科技创新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命根子’,是地质调查事业的灵魂。在中国地质调查的一百年中,地质工作者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靠的就是科技创新。”钟自然表示。

破除障碍激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的促进和保障,只有把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才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时刻充满活力。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届党组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着手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诸多障碍。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梳理出了严重制约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几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局院分割导致地质调查和地质科技脱节,地质调查急需地质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地质科技脱离主战场,主攻方向不聚焦,研究成果难转化;局、院、所地质科技管理层次多,效率低;地质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合理,急需领军人才;缺乏有力调动地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和科研环境;地质科技组织领导和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地质科研氛围,各自为政、相互拆台的风气依然存在。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形成于上世纪末,虽然与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的地质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不适应,但要革故鼎新并非易事。宁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不做抱残守缺的“老将军”!在事关我国地调工作发展的百年大计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不畏难、敢担当,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提升能力、凝聚人心的灵魂、动力和源泉,经过多方调研论证,2015年9月以来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调查成果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地质科技奖评奖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计划协调人、过程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责任与权利的暂行规定(试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

科技创新作为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全方位、各环节入手,理清思路、找准路径,明确目标、科学部署,强力推动、协同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把深化地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第一要务和重要突破口,确定了“用地质科技创新引领地质调查,把地质调查过程变成地质科技创新的过程,全面提升依靠地质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和“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和地质科技强国”的目标,经过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后,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深化地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地科院在全局地质科技创新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指导意见》、《关于激励干部干事担当的实施意见》、《关于激发地质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规定。

纲举才能目张,本固才能形立。地质科技创新既需要明确目标和方法,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原则和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抓住地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制定地质科技发展战略纲要、实施地质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同时,明确了地质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的七大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二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原则;三是坚持“五问”、“五不唯”评价标准的原则;四是坚持地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原则;五是坚持地质调查“九大计划”与国家科技创新“五大计划”两个平台协调联动的原则;六是坚持地质调查和地质科研有机融合的原则;七是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原则。

推进新时期的地质调查工作,核心是科技,灵魂是创新,人才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为加快实施“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战略,努力实现科技一流和人才一流的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了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了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五问”(一问是否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基础地质问题,二问是否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三问是否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四问是否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五问经费是否依法合理使用)与“五不唯”(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的评价标准由此应运而生。

“‘双五’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改革人才和成果评价体制的一项有力举措,是对地质调查制度本身的割腕,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其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对推进地质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充分理解‘双五’评价标准的深刻内涵,对于把握新常态下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与思路、重建适应于当前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地质调查工作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士表示。

瞄准一流再铸辉煌

新的百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按照党中央和国土资源部党组要求,根据“用科技创新引领地质调查,把地质调查过程变成科技创新的过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解决资源环境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的总的科技创新指导思想,确定了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三深探测”、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砂岩型铀矿、地热、岩溶地质、应用地球化学、航空地球物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部分研究领域,地质科技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到2030年,地质科技整体水平在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到2050年,整体超越世界水平,成为地质科技强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坚决落实地质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制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坚持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七项原则”,彻底破除影响制约地质科技创新的“六大障碍”,通过精准实施南方油气页岩气、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北方砂岩型铀矿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四大地质科技攻坚战”,全力以赴编制实施深地勘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三深”科技创新方案,修订完善区调、矿调、环调三个技术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两大平台的协调联动机制,大力调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加快推进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地质科技创新文化等“十大行动”,以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已经确立了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改造地质调查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已发出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令,国土资源部已做出‘三深一土’的科技战略布局,今年适逢地质调查走过第一个百年,我们要用科技创新引领地质调查工作,为第二个百年谱写新的篇章!”钟自然表示。

上一篇:“培养人才要加强野外地质调查实践”——访裴荣富院士
下一篇:第二批“李四光学者”“杰出地质人才”评选揭晓

Copyright © 2008-2016 强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13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