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WORLD-强夯网

忆G20峰会 他们刷新了杭州市框架桥施工的纪录

dcworld发表于2016-09-07 15:20  来源:中华铁道网 加入收藏  168次      

在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丁桥东路(石大线——华丰路)公铁立交项目部入口的LED显示屏上,滚动着两行夺目的大字:“团结拼搏一鼓作气确保目标实现”。工程建设者们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天明与夜幕间艰苦劳动,不到2个月就完成了下穿铁路箱涵的顶进,保证了在杭州召开G20峰会前丁桥东路通车。该路直接通到机场路,使丁桥大型居住区民众的出行,特别是往杭州火车东站方向的交通大大改善。

图片未命名

丁桥东路在杭州召开G20峰会前全路畅通

立交有四个箱涵:杭州市最长、最宽

丁桥东路下穿立交设计了双向六车道,另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四孔分离式框架桥,沿道路方向长46.357m,道路总宽度47.5m,创下了杭州市框架桥长度、宽度之最。其中的最大一个箱涵重4350吨,顶进时最长的顶程达到64.07米,在全国都非常少见。

项目经理庄立科、常务副经理章小华对下穿铁路立交有着深厚的施工组织经验。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杨浩灿和总工潜英飞也多年跟随他们干项目,对此类工程控制重点了然于心。为了让项目部的年轻技术人员提前做足功课,项目部领导要求他们潜心研究相关技术,一有空就去其他下穿立交工地实地学习,熟悉施工流程。

浙江公司施组评审组对框架顶进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后,提出改进措施,要求项目部加强对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等稳定监测,确保顶进工作坑和铁路行车的安全。

下穿4条铁路:有时3条线同时来车,安全风险极高

丁桥东路下穿立交的“体型”如此庞大,是由于华丰路至石大线一段下穿沪昆铁路、沪杭高铁联络线上下行的四股道,而且股道间距较宽,框架桥与铁路夹角只有30度。“既要确保铁路运行不受影响,又要确保下穿铁路箱涵顶进,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在杭州城建史上前所未有。”业主杭州市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中心负责该项目的邵敏说。

箱涵顶进施工前,先在铁路下方挖土四、五米深,对公路地基进行加固,打进密集的高压旋喷桩。开挖出的每斗土需要6台挖机接力转运,而列车间隔几分钟就来一趟,来车时必须停止施工。

“很多时候2条线上同时来车,有时3条线同时来车,我们的线路防护员一直忙着跟驻站联络员联系。”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杨浩灿说道。线路防护员各管一条线路,保证铁路防护有条不紊。项目部配备了8台挖机,还有6台高压旋喷桩机,现场施工安全工作十分繁重,为此项目部安排了10多名防护员。

挖土时要严格控制好开挖深度和高度,箱涵顶进时高程和方向控制是关键。项目部派出10个人分成两组测量。“箱涵每顶进1米,我们测量一次,这样一天下来大约要测20多次。”负责测量的强军谈起这段时光并不认为自己特别辛苦,因为身边的同事都在马不停蹄地忙碌。

图片未命名

箱涵顶进前,挖机在既有线下方挖土,项目部配强安全防护力量

液压油顶顶进:一个箱涵需连续施工约72小时

自今年4月12日开始顶进第一个箱涵,6月6日将4个大吨位箱涵全部顶进到位,项目部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箱涵顶进由浙江公司钢构分公司的机械运转班操作,班组里都是有30多年工龄的老师傅。得知箱涵重量和顶程的挑战,他们判断需要10只油顶,这对他们那套可安装14只油顶的设备来说,还没超出负荷。按照工作习惯,他们先调查了顶进位置的土质,情况却不乐观:“摩阻系数太小,顶进方向就不好控制了。”身为班组长的高级技师陈建辉对这块淤泥地多了几分谨慎。他跟项目常务副经理章小华、总工程师潜英飞商定油顶的布局方案。

图片未命名

每个重达4300多吨的箱涵需要连续顶进大约72个小时,顶程64米

顶进一个箱涵要紧张地施工三天三夜,陈建辉将顶进班组分班,不间断作业。如此高难度的顶进作业,一班几个人呢?只需两个。原来他们动了些脑筋,将两个油泵合在一起,这样以来,一个操作手就可以同时控制10只油顶的方向,同班的另外一个人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观察箱涵前端挖土是否顺畅、顶进管桩是否倾斜上,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操作油顶,重要的是关注压力表,如果发现压力突然上升,就要停止作业,去检查挖土状况。两班交接工作时,我们会仔细交代。”顶进班组牢牢抓住关键环节。

顶进的关键阶段赶上了梅雨季,顶进后面3个箱涵时,都下起了小到中雨。庄立科、章小华、潜英飞靠前指挥,带着项目部其他人员风雨无阻地控制箱涵施工进程。公司工程部、安质部人员时常到施工现场指导把关。

图片未命名

建设者们雨中奋战

“越是下雨,越要加快顶进,防止塌方。”大家对风险的控制意识穿透着厚重的责任感。

铁路封锁施工:架设16组便梁,移架28次

框架顶进阶段,也是铁路封锁最忙碌的日子。框架涵的正上方,每条铁路线上要架4组钢便梁,主要是从浙江公司租赁分公司租来。

租赁分公司的7名轨道车司机全部出动,将16组便梁运送再架设到预定位置。由于落便梁的地方在线路曲线上,路基变高,接触网离轨面最近只有5.7米。“我们一般遇到的接触网高6.1到6.2米。”今年已50出头的轨道车作业指挥金红川说道。于是,他和租赁公司经理赵宝胜等人讨论制定了应对措施:把转向架降低,将平时用的1.5米长的吊便梁用的索具缩短到1.2米。

图片未命名

夜间铁路封锁,在框架桥上方的铁路上架设16组便梁

架设便梁时,施工的铁路股道停电,而相邻的股道却不停电,要保持与带电接触网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这就特别考验吊装的技术水平。租赁分公司甚至做好了应急预案,如果超高,梁体就放倒,因为便梁的底宽比侧面高度小了0.6米。结果,现场吊装便梁精准,封锁开始1个小时左右就将便梁停放到位,为后续上螺栓等作业留出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四个框架涵按照排号三、一、四、二的顺序,间隔开来跳跃着一个一个顶进。配合箱涵顶进施工需要,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项目部组织了便梁移架28次,平均每2天就有1次移梁,都是夜间施工。

图片未命名

钢便梁被作业人员移架了28次

6月6日,四个箱涵顶进完成。6月30日,丁桥东路主体完工。7月31日,路面附属工程也快节奏完成。

8月下旬,丁桥东路赶在杭州召开G20峰会前全路畅通。在为丁桥东路甩掉“断头路”帽子的奋斗岁月里,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建设者们也刷新了杭州市框架桥长度、宽度、难度和速度的纪录。


上一篇: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正式召开
下一篇:中铁隧道股份佛莞城际3标1-2期基坑进入土方开挖阶段

Copyright © 2008-2016 强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13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