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WORLD-强夯网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打开大门 将与海底隧道对接

dcworld发表于2016-07-12 10:41  来源:新快报 加入收藏  52次      

2016年4月19日,新快报记者跟随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一同来到岛隧项目重头戏之一的东人工岛一探究竟。记者在现场看到,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钢圆筒已全部拆除完毕,这标志着东人工岛已打开“大门”,静待首节曲线段E33沉管的海底对接。

图片2.jpg

东人工岛施工全景图。

图片3.jpg

海面上的钢管桩就是港珠澳大桥施工的交汇处,也是粤港施工的“分水岭”。

图片4.jpg

工人在海面上用电焊修补吊出水域的钢圆筒吊环。

图片5.jpg

为防海水冲击东人工岛,岛的周边正安装扭十字块。

昨日,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钢圆筒全部拆除;今年年中,沉管隧道将开始自东向西安装

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作为头顶一系列光环的著名工程,港珠澳大桥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中,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昨日,新快报记者跟随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一同来到岛隧项目重头戏之一的东人工岛一探究竟。记者在现场看到,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钢圆筒已全部拆除完毕,这标志着东人工岛已打开“大门”,静待首节曲线段E33沉管的海底对接。今年年中,沉管隧道将开始自东向西安装。

探秘

海上建10万平方米岛屿,是如何做到的呢?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一项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记者在项目现场了解到,目前,海底隧道已安装沉管25节,海底隧道总长达到4365米。

随着800吨大型起重船吊钩缓缓升起,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围护岛壁的钢圆筒及副格,在“沉睡”了1600余天后,逐渐被吊出水面——由于下一阶段东人工岛需要与海底沉管隧道对接,所以需要拆除这些钢圆筒及副格,打开围护结构,形成敞开式水域,为未来首节曲线段沉管与东人工岛的对接创造条件。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在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该桥建成之后,从香港到珠江西岸的车程将从三小时缩短至半小时。该桥主体工程包括桥、岛和总长5664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其中海底沉管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对接而成,E1至E28沉管为直线段,E29至E33沉管为曲线段。

截至目前,自西人工岛起由西向东,已完成E1至E25沉管安装任务,在完成E28沉管安装后,沉管安装将调转方向从东人工岛向西进行逐节安装。

据专家介绍,要在海上建造一个人工岛,原理就好比制造一个杯子,只有先造好杯子的壁边,里边才能装东西,建造岛屿也是一样。而钢圆筒就是海上人工岛的岛壁,作为人工岛围护的重要止水结构。

据悉,东人工岛临近粤港分界线,西侧与隧道衔接,东侧与桥衔接,实现了桥隧转换。东人工岛设计为蚝贝形,施工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据媒体早前报道,初步规划图显示,人工岛将划出多个占地8600平方米至6.35万平方米不等的地皮,作购物、餐饮、娱乐及酒店用途。

图片6.jpg

东人工岛成形记2011.12

图片7.jpg

2012.07

图片8.jpg

2013.12

图片9.jpg

2014.11

图片10.jpg

2015.03

图片11.jpg

2016.01

图片12.jpg

昨天中午,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最后一个钢圆筒在“沉睡”了1600多天后被吊出水面。

故事

人工岛的建设者们到底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港珠澳大桥是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岛隧工程更是这个超级工程皇冠上的明珠。岛隧建设者告诉记者,沉管隧道建设就是一项“走钢丝”的过程。一个人走钢丝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这3000人一齐走钢丝,要在七年的时间内集体走好这段6.7公里长的钢丝。据了解,岛隧工程是由30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建设团队组成。

台风来了,他们才有机会撤离,回到岸上58岁的生产副经理徐桂强告诉记者,他干了一辈子的工程,东人工岛可能是他干的最后一个工程,也是他干过的最难的一个工程。

徐桂强说,很多亲戚朋友听说他在港珠澳大桥工作,都是一脸的羡慕,问他在阳光、沙滩、360度海景观光平台上,观看偶尔成群跃起的中华白海豚是什么样的感觉,问他偶尔置身香港都市的繁华是不是非常的惬意?每次听到这些,徐桂强都是一笑而过。他们并不知道,所谓的都市繁华,对于徐桂强而言,也只不过是在他的脑海里,并不在脚下。

他的脚下是同事戏言的海上撒哈拉, 寸草不生,没有淡水,却有着火辣的太阳,半个小时就能让你的衣服拧出水来,半天就能让你的皮肤严重灼伤。他的脚下是日见成长的东人工岛,下雨了,没有挡雨的地方,刮风了,没有挡风的地方,咸湿阴冷的海风一个劲地往骨子里面钻,他只能裹着军大衣,蜷缩着身体躲在钢圆筒下。

还没成岛前,他的脚下还有一个简陋无比、在茫茫大海中孤独飘零的303船。一个狭窄的集装箱里,住了七八个人,有一次突然遭遇一场海上大风,巨大的浪导致303船走锚,当时风大得连船舱的门都关不上,所有的人只能躲在船舱和集装箱里,不敢出去。徐桂强说:“在那种紧急情况下,只能是保护人的安全,现场的物资、设备根本管不了”,虽然他有三十多年水上施工经验,但事后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他说:“人的生命在大海面前真的是显得渺小和无力。”

但是对台风,他们心有余悸之余却还略带有那么一点期待。因为只有台风来了,他们才有机会撤离,回到岸上。

从岛头走到岛尾,像完成了一次沙漠之旅

刘宇光是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刚到项目部,还不知道东西南北的时候,就被交通船载到了303船上。刘宇光戏称自己是现实版的鲁滨逊,被流放到现场后,几个月没回过岸上。

后来人工岛成岛后,刘宇光终于不用再过那种在海上飘飘荡荡的日子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刚成岛,回填的黄沙覆盖着整个岛,沙还没来得及整平,似一个个小山丘,低洼处还有一些水沟,远看就是一个“海上沙漠”。从岛头走到岛尾,就像完成了一次沙漠之旅,可这趟旅行并不轻松,走在松软的沙面上,脚时常被深陷进去,不到一半的路程,鞋子里早已装满了泥沙,裤腿早已是一片泥泞,鞋里的沙子还不停地磨刺着双脚,脚底时常被磨出一个个水泡,为了第二天能继续行走,刘宇光只能咬咬牙,狠心地把水泡刺穿。

让刘宇光想着就害怕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头顶上的太阳。每年4月到11月份,滚滚热浪就一直肆无忌惮地席卷着整个东人工岛,现场最高温度能达到50℃。一桶桶装纯净水,正常情况下要喝好几天,但在岛上,不到半个小时,刘宇光他们十几个小伙子就抢着喝完了,而且喝了水还不用上厕所,早被蒸发了。

如今,刘宇光净白的脸早已变得黑里透红,唯有脸颊旁两条帽带印却还白得那么的明显。但他却说,“既然选择了,就要有这份担当,干工程的要的就是不怕吃苦,一往无前。”

吴平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80后、90后,在东人工岛也还有很多……


上一篇:两部门清查工程建设领域各类保证金 切实减轻建筑业企业负担
下一篇:我国力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化

Copyright © 2008-2016 强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1326号-3